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首页

一个人的舞台有多大

来源:未知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0-26

一个人的舞台有多大

    第一次出国,李淑芳和家人便遇上埃及那次内乱;回到祖国,她捐出准备购房的400万元,注册创办了国内首家国防教育基金会,开始成为新舞者——

  
    李淑芳的崭新事业,起步于5年前——
    2011年春节前夕,李淑芳在多年劳累之后,终于在亲朋的劝说下,和家人一起去埃及旅游度假。可是,想象中的愉快行程,竟成了这一家人永远的梦魇——刚到埃及,大街上便响起了越来越密集的枪声和坦克车的隆隆轰鸣。随后,旅客们被告知:埃及正在发生内乱,千万不要离开团队和宾馆。
    此时,李淑芳的心在流血。要知道,这是她第一次给自己放假、第一次出国。此刻,她在思念远方的祖国和家乡的亲人,她在思考怎样尽快结束这倒霉的行程……接下来的两天三夜,她无法形容自己和家人以及此行的同胞们是在怎样的熬煎中度过的。
    “家里”的好消息一个个传来:“撤侨”的航班和军舰已经启程、正在陆续抵达、“回家”的人员开始编队……当她和同胞们有序排队离开宾馆时,李淑芳看到,仍在宾馆里苦苦等待离开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几乎所有外国人投来的是怎样的羡慕、嫉妒的目光。
    “回家了!”登上飞机,李淑芳的泪水奔涌而出。那一刻,她在心头为伟大祖国竖起了姆指: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人民的安宁、幸福和尊严;那一刻,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为了国家更加强大,回家后一定要尽点儿自己的责任。
    辗转回到沈阳老家,李淑芳破天荒地首次提出召开家庭会议。面对所有的家庭成员,她说:“从今天开始,我要退出咱家的企业,专心试尝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活动,请大家支持!”

    她提出的“支持”,是捐出家里积攒了数年、准备用来买房的400万元资金。这笔经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没想到,家庭成员竟是异口同声地“支持”。
    这400万元,被李淑芳捐作国防教育基金,成为随后被辽宁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的首笔资金。
    那一年,李淑芳50岁;那一年,她开始自己的“第三次创业”。
    此前,李淑芳曾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是沈阳市一个区级公路部门的中层干部。从小受到都是党员父亲和兄长的影响,她特别习惯从他人和集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1995年,不甘平庸她辞职“下海”,开始了一个女人的创业。
    “二次创业”,艰难远远超出预想。但不服输的李淑芳硬是靠着仅有的那辆“倒骑驴”,带领几位军属姐妹,成立了一个小型道桥公司。诚信经营,李淑芳的公司越办越好,于2002年进行资产重新整合,注册了沈阳和佳道桥工程有限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这家企业已成为拥有员工300多人的集公路、桥梁、市政设施、交通工程、园林绿化、文化传播、工程设计、综合培训、试验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企业,她也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工作者”“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和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拥军先进个人”等荣誉。

    商海搏击驾轻就熟,企业发展前景可观,年过半百的李淑芳好不容易挨到可以享受的季节,却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2012年9月3日,在纪念“九一八事变”警报再次拉响前夕,我国第一个专职从事全民国防教育的社团组织—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成立,李淑芳任理事会理事长。
    年过半百再度创业,李淑芳的“朋友圈”里多是质疑和反对。
    “服务国防建设,服务什么?怎样服务?这些年,一些公益组织在合法旗号下实施违法、违纪活动的黑幕我们没少见过,他们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公益组织、公益活动的良好形象。而国防教育基金会集公益性、教育性、金融性于一体,如何维护其严肃性,真正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全心全意服务国防建设的形象,是我们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李淑芳这样看待肩负的责任。她对记者说,那段时间,她日夜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看准的,就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这是创业启步的李淑芳。她辞去了企业任职,集中精力开展基金会工作。在基金会成立后的首次会议上,她明确了两个原则:围绕国家大局,配合辽宁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开展活动;她自己不用基金会支付工资和任何补助,个人任何活动不涉及基金会款项。
    随后,包括一批优秀退伍军人在内的人才被引入基金会,基金吸纳、运转、审核等制度也相继形成。
    迈开第一步,才能走好第二步,才能完成万里长征。李淑芳再一次华丽转身—
    “辽海讲坛”,是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共同创办于2006年、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大型公益系列讲座,虽然涵盖时政、经济、学术、文化等领域,却一直没有涉及国防教育。2015年,李淑芳组织基金会分别邀请原雷锋团第13任团长孙启华、沈阳炮兵学院教授刘孟杰等,与省社科联在沈阳农工党礼堂联合举办了“雷锋团长话雷锋”“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日甲午战争”“蓝色国土与海洋权益斗争”等4场“辽海讲坛”,累计听众上千人。
    《辽宁记忆》,是全景式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一部书。去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他们配合省国防教育办公室、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组织力量走遍全省各地,搜集了大量史料,编辑出版了这部书。
    “名厨走边防”,是基金会推出的一项服务基层部队的特色活动。去年11月初,基金会与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特邀中国大锅菜专委会会长李建国、副会长新闻大厦行政总厨杜广贝和北京饭店行政总厨郑秀生等名厨名家,走进广西、云南、西藏边防部队,现场传授厨艺。活动历时15天,既为边防部队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高品位厨师队伍,也提高了这些战士退伍后的就业竞争力。这一举措,被边防部队领导机关广泛推广使用,也成为基金会服务军营的一项长期活动。
    基金会开展的国防教育“六进”活动也在同步推开—

    进机关。配合组织省直机关干部走进第39集团军军史馆,参观某炮兵部队,协同省直工委在辽宁电视台举办“乐读书?悦分享”活动;组织沈阳市政协、沈阳市工商联、沈河区工商联进军营开展“淬火军营?情系国防”活动。进企业。走进湘财政券、军威器材研究所、东北经济网、沈阳和佳道桥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国防教育,邀请国防大学专家教授前往中航工业黎明发动机公司开展专题讲座。进学校。连续两年与省征兵办、省国教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辽宁省征兵宣传进校园巡演”活动,奔赴沈阳、鞍山、大连等市的10余所高校演出,与辽宁省大学生征兵工作服务中心在沈阳大学共同承办“辽宁省高校‘中国梦、铸军魂’爱我国防演讲比赛”总决赛,助推大学生报名入伍热潮;与沈阳大南一小学联合举办了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升旗仪式。进社区。先后走进沈阳泉园街道、御龙社区、森林里社区等单位开展国防教育,参加省社科联举办的“2015年辽宁省暨鞍山市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进农村。基金会走进北镇市冮家村,参加冮家村雷锋精神种子基地成立仪式,并多次组织慰问老红军、老战士、老干部活动。
    视野在拓宽。去年5月,基金会承担了来自海外的28家华文新媒体在沈阳的采风活动,这是此前在北京举行“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座谈会”的后续活动。在沈期间,基金会组织海外华文新媒体参观了故宫、大帅府和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等地进行国防教育,并邀请他们参加了由基金会与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鲁艺画院、省美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画笔铭历史,真情卫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美术文献展》活动,系统介绍了辽宁省全民国防教育开展情况,赢得了海外朋友们的广泛赞誉。

    基金会为国防建设的旗帜树起来,一个个、一批批国防教育志愿者聚集在这里,开始了共筑钢铁长城的新征程。辽宁地区有抗美援朝老兵千余人。基金会成立后,多次组织向战士送温暖活动。这些老人也把基金会当成自己的家,自发组织起抗美援朝老战士国防教育讲师团,多次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宣讲。今年89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宁殿云,受基金会邀请作国防教育宣讲数百场不取分文,获得辽宁最美老干部、最美老党员和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称号。
    “身一转,天地宽。”采访结束之际,李淑芳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咱们老百姓都盼着国防强大、国家强大。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助力全民族共圆这个梦!放眼未来,我们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liuweifeng

最新资讯